巴斯夫维生素|畜禽维生素|掌握维生素的特性——提示畜禽饲料中维生素的利用价值来源:中国动物保健 导读:畜禽饲料中常见的多数维生素是辅酶的组成成分,如果维生素缺乏, 会影响辅酶的合成, 导致动物营养失衡产生代谢紊乱现象, 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影响动物健康和畜牧产品质量。该文章从饲料生产中添加维生素: 遗传、环境、饲料中热含量、维生素效价、生物合成、吸收干扰等因素对禽畜维生素需要量的影响; 畜禽维生素缺乏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等, 对维生素和现代畜禽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该文章还对维生素饲料产品的特点、使用维生素饲料应该警惕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说明; 对企业如何生产维生素饲料, 从饲料的选择、配伍、包装、贮存等做了详尽的介绍, 并提醒广大的养殖者, 由于大多数维生素都有不稳定、易氧化或易被其他物质破坏失效的特点, 所以在购买和贮存含有维生素的预混料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畜禽饲料生产厂家要购买正规大型维生素厂家的最新生产的维生素; 2、不要过多囤积预混料, 所有维生素饲料产品,尽可能做到现产现销; 3、购买回来的维生素应该在使用前拆封包装,不要一次性将所有维生素拆封。 维生素是动物维持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很少, 但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极大,起着控制新陈代谢的作用。多数维生素是辅酶的组成成分, 维生素缺乏,会影响辅酶的合成, 导致动物代谢紊乱, 出现各种病症, 影响动物健康和畜产品质量。 现代养殖者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更关心的是维生素的最适供给量,而不是最低需要量。因为畜禽维生素的最低需要量是满足基本生产需要的理论数据, 既维持需要量, 我们经常参考的是美国(NRC) 和英国(ARC)标准, 这2 个标准提出的需要量是为预防畜禽临床维生素缺乏症的最低需要。 维持需要量所产生的标准, 是在常规的饲养环境和自然的饲养标准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现在的畜禽饲养早已经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了,在商品经济时代的禽畜养殖业是处在不同的养殖目标追求、不同生产的环境、不同的营养和疾病的状况下, 饲料中实际维生素的需要量要远超乎理想的实验状况下得到的数值。而“ 最适维生素的供给量”是美国动物营养学者最近提出的新论点, 认为最低需要量是为防止畜禽维生素缺乏症的下限水平, 此时动物表现正常, 但生产性能并非**。最适供给量即考虑了动物的需要量又考虑了影响需要量的因素的前提下制定的。在非常规生产条件下, 应予以调整维生素添加数量。但维生素添加量超越了畜禽生产需要量, 也绝非宜事。 对B 族维生素而言, 是对安全的但不经济; 对于维生素A、D 来说, 因其可在动物体内储存, 长期超剂量添加会造成畜禽的中毒, 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因此, 在畜禽生产中, 要求生产者不仅能够要充分掌握维生素的“ 个性”, 更应该关注“ 最适维生素的供给量”, 按最适的供给量提供维生素产品给被养殖畜禽, 全面提升畜禽饲料中维生素的科学利用价值, 这才是广大畜禽养殖者追求的经济、理想的养殖目标。 一、维生素饲料产品的特点 大多数维生素都有不稳定、易氧化或易被其他物质破坏失效的特点,所以根据饲料生产工艺的要求, 几乎所有的维生素制剂都经过特殊加工处理或包被。 例如, 制成稳定的化合物或利用稳定物质包被等。为了满足不同使用的要求, 在剂型上还有粉剂、油剂、水溶性制剂等。此外, 商品维生素饲料添加剂还有各种不同规格含量的产品。 1、纯制剂 稳定性较好的维生素, 单一高浓度制剂多为含其化合物在95% 以上的纯品制剂。 例如,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烟酸、泛酸钙、维生素K3 等的纯品制剂化合物纯度为95% ~99% 。经包被处理的制剂又称稳定型制剂。脂溶性维生素及维生素C 极不稳定, 其饲用制剂除加抗氧化剂外, 常用稳定物质进行包被以提高其稳定性。由于包被材料或加工方法不同, 其产品有溶于水的和不溶于水的。这类产品的纯化合物含量有很大差异。在设计添加剂配方时, 应首先全面了解所选产品的特性。 根据最终产品的有效性作为选择标准, 而不是以表面单价作为判断依据。以维生素C 为例, 用于粉状饲料时可选用包膜维生素C, 而用于颗粒或膨化饲料时, 宜选用磷酸酯维生素C。这是根据维生素的剂型和溶水程度的原理来具体确定的。至于那种方式比较适宜, 应根据生产不同的饲料类型来选择为好, 如包被处理的维生素制剂常用于反刍家畜饲料中, 其目的是让包被处理的维生素安全通过瘤胃到达小肠被吸收。 2、稀释制剂 利用脱脂米糠等载体或稀释剂制成的各种浓度的维生素预混合饲料。这类制剂中几乎都加有抗氧化剂。这类产品的纯化合物含量因载体和稀释倍数不同差异很大。一般干粉饲料或预混合料, 可选用脱脂米糠等载体粉剂直接加入混合机混合。当维生素制剂浓度高, 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小或原料流动性差时, 则应先进行稀释或预处理, 再加入主混合机混合。液态维生素制剂的添加必须由液体添加设备喷入混合机或先进行处理, 变为干粉剂后在添加, 这主要是对某些稳定性差的维生素而言, 在生产颗粒饲料或膨化饲料时, 选择制粒、膨化冷却后再喷涂在颗粒表面的添加方法, 能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二、影响禽畜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 现在对大部份禽畜的维生素需要量已有了深入的研究, 在饲养及营养的**情况下确定各种动物最少需要量。但禽畜养殖现状千差万别, 在不同环境、遭遇疾病的情况下, 饲料中实际维生素的需要量远超乎理想的实验状况下得到的数值。影响禽畜维生素实际需要量的因素很多, 也很复杂。 1、遗传因素 有些禽畜由于遗传性关系, 对维生素或某些维生素有特别的需要, 而且这种遗传特性可以继续影响下一代。如我国南方的三黄鸡品种, 受其遗传因素影响, 维生素B2需要量比其它品种鸡要多; 而乌鸡对维生素A有特别需求, 如果不对这些品种进行改良, 这种遗传需求现象将世代延续下去。因此, 完善的营养配方和营养学专家, 必须对不同品种的禽畜提供不同程度的维生素需求量。 2、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 温度高畜禽肌体转变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 的效率较差,并且所有维生素之稳定性( 尤其B1, 泛酸) 会降低。高温高湿同时发生,会严重影响肌体维生素 C 之合成, 维生素C 也遭受破坏。禽畜舍: 养在水泥地上或笼子里的禽畜, 由于取食场所摄取微生物的机会减少, 体内由微生物合成部份维生素z 族群的数量也少。 3、饲料中热能含量因素 禽畜对饲料的采食量多少, 主要取决于动物所需能量的多少。高热能的饲料配方中, 必须要比低热能的配方含有较多之维生素, 才能维持饲料中维生素总需要量。如含高热量脂肪的配方中就要多加些胆素等有脂肪亲和性的因子; 含有高热量醣类的配方, 就需要多加些B 族维生素。对高产动物供给高能日粮时,其中的维生素浓度亦应提高。因为采食高能饲料时, 采食量降低, 因此, 单位数量的饲料中维生素水平也需要相应提高。维生素是畜禽体内热能量转化为畜产品的活化剂,维生素参与动物机体的畜产品的生产过程, 因此也影响畜产品的质量。 4、饲料中维生素的效价因素 在酵母中的烟硷酸和纯的维生素一样有效,但在谷物中的烟硷酸则与其他物质一样, 像蛋白质, 纤维素等结合, 无法被禽畜的消化酵素分解。还要考虑饲料中维生素在消化吸收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一是消化过程中的流失: 饲料在经过咀嚼、吞咽、消化、吸收及代谢等过程中, 部分维生素的流失或破坏可能影响饲料配方中维生素需要量。二是寄生虫影响维生素效价, 蛔虫、球虫及纤毛虫和其他肠内寄生都能破坏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A 和K。三是细菌和霉菌因素, 肠内的细菌能吞食维生素, 如果饲料中添加某些抗生素可以对抗细菌, 就能减少维生素被破坏的可能性, 但这又会诱发耐药菌。饲料被污染会产生大量的霉菌, 会增加维生素E及K 的需要量。四是饲料中胶质的吸收, 饲料中的胶质, 像胶质磷酸盐、骨碳、活性粘土、粘土、胶性磷酸岩、铁氢化物、铝氢氧化物等胶质会吸收维生素。五是物理化学因素, 化学性破坏: 饲料和饮水中的亚硝酸盐或亚硫酸盐会破坏某些维生素, 像A 及B。饲料中过氧化的不饱和油脂氧化分解产生的过氧化物等,会增加脂溶性维生素A、B、E、K 等的需要量。光线的破坏: 紫外线和肉眼可感受的光线会破坏维生素。饲料制造过程中的物理性破坏: 饲料制造过程尤其是打粒, 会降低维生素在饲料中的效价。 三、吸收的干扰因素 球虫及细菌等导致的动物肠炎疾病, 会因损伤小肠的消化绒毛而妨碍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份的吸收, 因此在这段期间需要较多的维生素A,因为维生素A 能促使胃肠表皮组织的恢复正常。饲料中的脂肪量: 为了充份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必须使配方中的脂肪量减至最少限度, 矿物性油脂能带走肠内尚未溶解的维生素, 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生物蛋白中的蛋白质会和生物素给合, 导致畜禽体内生物素的缺乏。输送位置的竞争: 所有的脂溶性维生素都与血液中的脂蛋白一起输送, 因此导致输送位署的竞争而增加需要量。 1、生物合成因素 畜禽在自然状态下能合成维生素C 和维生素D 。维生素C: 在正常情况下, 禽畜都能合成维生素C, 但在较热的环境下, 维生素C 的合成就有不足的现象。维生素D: 在阳光及紫外光线下, 动物的表皮就会合成维生素D, 如阳光照射充足的话, 动物本身会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 2、新陈代谢与拮抗关系的影响因素 当为治疗动物软骨病增加饲料中钙、磷之比例时, 维生素D 需要量也要相应增加。饲料中的乳糖、乳酸能加强钙的吸收, 可能也影响维生素D的需求量。锰、锌与钙、磷之比例等会影响胆素、烟酰胺, 叶酸及生物素的需要量。铜、铁、钼等元素会影响维生素B1 的需要量。高蛋白的饲料使维生素A 的需要量相应增加。而有些植物籽实中含有维生素的拮抗素, 如抗维生素K 素等, 为抗强有力的抗维生素K 素,在正常需要的情况, 也许会增加10 倍的维生素K素需要量; 亚麻仁粉中含有抗维生素B6 素; 生菜豆中含有抗维生素E素。 3、激素、疾病和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 副甲状腺素会影响维生素D 的需要量。副肾上腺素会影响维生素C、A、B 及叶酸等的需要量。患禽流感、新城疫、寄生虫、猪瘟、霍乱病时, 会导致维生素的需要量改变。当动物受到高温、惊吓等产生应激反应时, 也会影响维生素A、C、叶酸及泛酸等之需要量。使用维生素饲料应该警惕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对单胃动物来说, 除了个别维生素外, 大多数维生素不能或不能完全由体内合成而满足需要,必须从食物或饲料得以补充。反刍动物虽然瘤胃微生物可合成B 族维生素, 但大多数维生素也必须由饲料提供。在以玉米和豆粕为主的饲粮中, 通常需要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2、烟酸、泛酸、氯化胆碱及维生素B12。对猪、禽而言, 常用谷物及其副产品中的烟酸几乎不能被利用, 其需要量主要依靠添加外源维生素供给。各种青绿饲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在粗放饲养条件下, 因饲喂大量青绿饲料, 一般动物对维生素不会感到缺乏。随着畜禽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饲养方式的工厂化、集约化, 一方面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另一方面, 由于动物脱离了阳光, 土壤和青绿饲料等自然条件, 仅仅依靠饲料中的天然来源不能满足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 必须另外补充。 随着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发展, 各种维生素通过化学合成与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均可大量生产。各类工业生产维生素产品应运而生, 成本大幅度下降, 饲用维生素得到广泛应用。 四、维生素饲料的选择 维生素饲料的选择,应根据其使用目的、生产工艺, 综合考虑制剂的稳定性、加工特点、质量规格和价格等因素而定。一般用于生产预混合料时,生产条件、技术力量好,可选择纯品或药用级制剂; 生产条件差, 无预处理工艺、设备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稳定性好、流动性适中, 含量低的经保护性处理、预处理的产品; 若用于生产液体饲料或宠物罐头饲料, 必须选择水溶性制剂。 维生素饲料的配伍在生产预混合料时,应注意原料(包括载体)的搭配, 尤其是生产高浓度预混合饲料时, 应根据维生素的稳定性和其他成分的特性, 合理搭配,注意配伍禁忌, 以减少维生素在加工贮存过程中的损失。总的说来, 大部分维生素添加剂对微量元素矿物质不稳定, 在潮湿或含水量较高的条件下, 维生素对各种因素的稳定性均下降, 因此, 要避免维生素与矿物质接触共存, 特别要避免同时与吸湿性强的氯化胆碱共存。 五、维生素饲料的添加方法 不同维生素饲料产品的特性不同, 添加方法也不同。一般干粉饲料或预混合料, 可选用粉剂直接加入混合机混合。当维生素制剂浓度高, 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小或原料流动性差时, 则应先进行稀释或预处理, 再加入主混合机混合。液态维生素制剂的添加必须由液体添加设备喷入混合机或先进行处理, 变为干粉剂。对某些稳定性差的维生素, 在生产颗粒饲料或膨化饲料时, 选择制粒、膨化冷却后再喷涂在颗粒表面的添加方法, 能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维生素饲料的包装、贮存及合理使用维生素饲料产品应密封、隔水包装, 真空包装更佳。维生素饲料产品需贮藏在干燥、避光、低温条件下。高浓度单项维生素制剂一般可贮存1年~2 年, 不含氯化胆碱和维生素C 的维生素预混合料不超过6 个月, 含维生素的复合预混合料,**不超过1 个月。研究表明, 预混料维生素的损失与贮存时间、温度、湿度呈正相关, 饲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损失的越多。实验证明: 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维生素在预混合饲料中保存3 个月期间只能留存10%, 高温低湿环境为86%, 低温低湿环境为88%。湿度是影响维生素保存率的主要因素。 因此, 提醒广大的养殖者在购买和贮存含有维生素的预混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是要购买正规大型饲料厂家的最新生产的饲料; 二是根据条件不要过多囤积预混料, **是现喂现买, 所有维生素饲料产品, 开封后需尽快用完; 三是购买回来的饲料应该随喂随打开包装, 需要另外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饲料要按喂食数量混合添加, 不能一次混合过多。这些操作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多的保留维生素可食入量。 六、畜禽日粮中通常需要添加的维生索 1、反刍动物 放牧的牛羊等反刍动物, 如果草地中含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硒含量低, 常需要添加维生素A和E。维生素D 通过紫外线对皮肤的照射供给,其它维生素由瘤胃或肠道微生物合成供给。严格限制饲养时, 反刍动物通常需添加维生素A 和E,如果接触不到阳光的话亦需添加维生素D。舍饲肥育或应激条件下, 瘤胃微生物对某些B 族维生素的合成可能不足。处于产犊等应激或高产奶牛添加维生素B2 和烟酸非常有益。舍饲肥育的架只子牛添加B 族维生素可提高增重。对舍饲犊牛补充B 族维生素会降低死亡率。 2、家禽 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的家禽对维生素缺乏特别敏感。主要原因是: 一是家禽从胃肠道合成的微生物中获取维生素很少或没有; 二是家禽对维生素的需要量高, 是其他家畜的3 倍; 三是现代化生产条件下的高密度给家禽增加了多种应激, 使维生素需要量大幅提高。玉米一豆粕型日粮几乎不含维生素D 和B12, 通常需添加维生素A、D3、E、K 核黄素、烟酸、泛酸、B12 和胆碱。而硫胺素、维生素B6、生物素和叶酸一般可满足需要。另外, 家禽日粮中维生素K添加量比其它动物要高,其原因是家禽肠道短, 饲料通过快, 且体内合成的维生素K 少。笼养家禽比地面平养需要更多的维生素K 和B 族维生素。 3、猪 猪的日粮中必须添加多种维生素。近年来,随着限制饲养的增多, 维生素的添加更为重要。限制饲养时, 猪接触不到含维生素丰富的草地, 在漏缝地板上饲养又限制了通过食粪获取维生素的机会; 因此, 需要添加的维生素更多。采食玉米一豆粕日粮时, 猪容易缺乏维生素A、D、E、核黄素、烟酸、泛酸和B12, 有时还需添加维生素K 和胆碱。所有猪的日粮中都应添加入A、D、B12, 核黄素、烟酸、泛酸和胆碱。还要注意添加维生物素和维生素B6, 可防止猪因维生素缺乏亚临床症状和提高自身免疫力。 畜禽在应激情况下需要添加的维生素畜禽在遇到高温、运输、分娩和意外惊吓等应激情况下通常需要添加的维生素C 和E。补充的维生素C 和E 能起到抗应激等作用, 其机理如下:一是维生素C 对热应激时期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作用。热应激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加, 能促进动员体内蛋白质分解, 以动员能量, 增强机体对外部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维生素C 可抑制高温期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二是维生素C 对应激时期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甲状腺素主要是影响代谢的主要激素,当动物处于应激时, 甲状腺的体积将缩小, 分泌受到抑制, 这将影响机体的基础代谢, 如脂肪代谢。三是维生素C 在应激时期的抗氧自由基作用。畜禽遇到应激时都会心跳呼吸加快, 反映了脂质氧化程度增强以满足能量需求, 这将使活性氧代谢物( ROM 或称ROS) 增加, 即活性氧自由基增加。四是维生素C 提高应激时期机体免疫力。应激可造成畜禽免疫抑制,表现为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 抗体合成减少, 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应答下降等。热应激可造成免疫器官萎缩、变性、淋巴细胞坏死。 维生素E 也是很好的抗应激剂, 它的抗应激作用机理与维生素C 既有相似之处, 也有一定区别。一是维生素E 也可抑制皮质醇分泌, 使其引起的免疫抑制的现象得到缓解。二是维生素E也可调节畜禽血清浓度,减轻应激对血清浓度的影响。三是维生素E 作为一种细胞内抗氧化剂,表现的是抗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四是维生素E 可打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或降低其反应速度。因此, 在畜禽遇到应激时通常添加维生素C 和E,使之相互协作, 共同抵御畜禽应激对畜牧生产带来的不良反应。 结语:畜禽饲料添加维生素制剂在动物营养与动物安全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现代畜牧生产中的每个环节几乎都渗透着维生素的显著作用。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 在畜禽生产中往往不是仅使用单一维生素添加剂, 通常是同时使用几种维生素或复合性维生素。因此, 在畜禽生产中使用维生素添加剂产生的效益常常是多样性或综合性的, 需要养殖者根据动物品种、生产规律、养殖条件、自身优势, 科学合理使用维生素预混料及添加维生素制剂,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经济效益。 本文参考山东省即墨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 孙公文 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王作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