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非洲猪瘟病毒粒子,从水源上切断传播途径导语:2018年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了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相关情况的介绍发布会,会上介绍了非洲猪瘟的来源情况和传播途径。 在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半年时间里,我国专家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两个重要的传播途径也被公布出来了。一个是饲料传播,一个是水源传播。我们来看看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樊福好研究员关于水源传播非洲猪瘟的几个观点。 樊福好研究员(右)接受《动物防疫一线》采访 樊福好研究员在接受《动物防疫一线》采访是,被问到非洲猪瘟通过哪些途径污染养猪场水源时,是这样回答的:水污染传播主要有三点。**,猪场外部环境:河流、池塘中有乱扔的病死猪,易污染当地水源,造成病毒的扩散。第二,猪场内部环境:猪场饲喂设施“通槽”的使用。如果猪场内有发病猪通过通槽饮水,易造成猪群内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速度较快,通常是一栏一栏的发病。第三,复养环节:需要注意,饮水器内是否存留发病前的水源,有病毒存留的风险。 对于饮水的风险评估,主要明确猪场是否在疫区,猪场周边有无疫情发生。疫情传播风险的评估应该注重于有无发病猪只,确保无传染源是最为重要。对此,要区分清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是指病毒能够在其中生长、繁殖、并能够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至今已明确的传染源只有家猪、野猪与蜱,而水源、饲料、粪尿等只是传播途径。 确保养猪场饮水安全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通槽隔断改造”,通过隔断,减少猪与猪之间的亲密接触,有助于疫病的防控。 其他建议:饮水方面,建议不用循环水,不确保是否还有病毒存在的可能;环境、栏舍冲洗方面,家庭农场较多的地方,建议不使用河水冲洗猪栏;同时也建议不要过度清洗,以保持干燥为主。无需在水中加入过多的消毒剂,过度依赖消毒剂不仅会损害猪只健康,也会加重环境污染。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病毒有些特性类似虹彩病毒科和痘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巴斯夫滢格(inge®)净水器,又称inge净水器,或德国滢格净水器。德国inge公司是全球500强巴斯夫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附近的格莱芬堡市,其研发和生产的超滤膜产品以独特的多孔超滤膜(Multibore®)著称。 inge净水器过滤孔径0.02μm,纯物理过滤不用电,细菌去除率为99.999%,MS2病毒去除率99.999%。 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非洲猪瘟病毒粒子的直径是175-215纳米。 而滢格(inge®)净水器的过滤孔径是0.02μm(0.02微米=20纳米)。 滢格净水器可以过滤掉非洲猪瘟病毒粒子。 小结:非洲猪瘟在中国肆虐这半年了,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也造成养猪场的重大损失。2019年,我国势必加大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力度,养殖净水系统势必成为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一环。 声明:此篇为上海凯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s://www.comiy.com/h-nd-221.html
文章分类:
凯迈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