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防霉脱霉防大于治
饲料防霉脱霉防大于治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也是摆在畜牧养殖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在养殖过程中,也许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饲料防霉脱霉是养殖工作中一个关键。
那么,我们来看看现阶段有哪些主流的饲料防霉技术,以及饲料脱霉去毒技术:
一、饲料防霉技术
饲料在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霉变,大量生长和繁殖的霉菌污染饲料,不仅消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使饲料质量下降,饲料报酬降低,而且畜禽食用后会引起腹泻、肠炎从而消化能力降低、淋巴功能下降等症状,严重的可造成死亡,因此饲料生产厂商和科研人员,十分重视防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中外采用的饲料防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控制水分与贮藏温度
饲料发霉直接受到贮藏的水分与温度的影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其中大部分属于温性型微生物,适生长温度一般为22-30℃。其中曲霉菌属适生长温度为30℃左右,青霉菌属为25℃左右,镰刀菌属为22℃左右。当饲料水分高于14%时,在储存时容易发霉。上述几种霉菌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适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
辐射灭菌
饲料经粉碎或颗粒化加工后,都会感染一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美国科研人员将饲料10GPγ射线幅射后,将其置于30℃、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中储藏一个月,霉菌没有繁殖 ;而未经辐射的饲料,在同样的条件和相同时间储藏后发生霉变,幅射饲料可达到灭菌效果 ,可长期储藏而不变质。
使用防霉包装袋
日本科研人员发明的饲料防霉包装袋,可保证所包装的饲料长期不发生霉变,这种饲料防霉 包装袋,由聚烯烃树脂构成,其中含有0.01%~0.50%的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由于聚烯烃树脂膜 可以使香草醛或乙基香醛慢慢蒸发,而渗透到饲料中去,不仅能防霉,而且因有芳香味,还可使 饲料适合动物的口味,袋的外层,还覆盖能防止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扩散的薄膜,在聚烯烃树脂 中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含量至少为0.01%,适宜为0.50%左右。若含量偏低,防霉性能较差;若含 量过高,会影响滞膜成型。
化学消毒和辐射结合防霉
科研人员认为,对饲料先进行化学消毒,然后进行辐射,不仅灭菌、防霉效果好,而 且能提高饲料中维生素D的含量。他们将饲料粉碎到Φ2mm,再加进相当于饲料重量1.2%的氨水或 2.0%的丙酸或2.0%的甲酸进行化学处理,并在不断翻动的条件下,用强度为120kJ/m的紫外线进行 照射,可使饲料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力降低99.8%,长期储存不会霉变,饲料中维生素D的禽量 也提高到180mg/kg,其效果比单独进行化学消毒或单独进行辐射灭菌都好得多。
控制真菌遗传密码
饲料霉变往住是受到黄曲霉毒素两种真菌素和寄生曲霉的污染,为防止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 ,可用遗传学方法改变真菌,使其失去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酶类。那些被改变了的真菌,能成功地与未改变的曲霉进行竞争,以控制黄曲霉毒素对饲料的污染。
添加防霉剂
饲料防霉简单、直接、见效快、效果明显的一种方式,具备以上几种防霉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
市面上的饲料防霉剂较多,如碘化钾、碘酸钙、丙酸、丙酸钙、甲酸、海藻粉、柑桔皮乙醇提取物等各类产品。
产品众多的直接导致产品良莠不齐,为了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建议畜牧养殖人使用一些像德国巴斯夫这样的国际大品牌产品。
二、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
除了控制饲料含水量、低温低氧贮藏、防霉包装以及添加防霉剂和脱毒剂以外,传统的饲料脱毒方法还包括机械脱毒、物理脱毒、化学脱毒、抗霉育种以及多种防霉脱毒技术的结合。
机械脱毒法
机械隔离和分拣可以有效剔除受损的、变色的、有可见霉菌附着的饲料。通过霉变饲料在紫外灯照射下的荧光反应也可以实现对部分受霉菌感染的玉米、棉花种子和无花果进行荧光分拣。
另外一种降低霉菌毒素的有效方法就是利用机械浮选和密度分离原理进行饲料隔离脱毒,这种方法被证明对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有较好的效果。
物理脱毒方法
包含高温处理、水洗、吸附以及辐射等。用水和碳酸钠溶液对受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污染的苹果、谷物和玉米种子进行水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脱毒方法,研究表明有近54%的霉菌毒素在清洗过程中被清除。
化学脱毒法
化学脱毒是利用毒素在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原理,根据化学试剂的不同而方法较多。常见有酸处理法、碱处理法、氨处理法及有机溶剂处理法。向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或饲料中通入液氨,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密封储存一些时间,黄曲霉毒素在氨的作用下化学结构发生改变,转化为没有毒性的黄曲霉素D1等物质,因而解毒。
吸附脱毒法
近年来,有机吸附剂成为饲料防霉脱毒的研究热点,有机吸附剂主要是指酵母细胞壁、甘露聚糖、葡甘聚糖及其衍生物等。有机吸附剂较无机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吸附率高。
如酵母细胞壁对霉菌毒素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它能有效抵抗其毒性,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绿色且添加量较小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含有168mg/kg黄曲霉毒素、8.4mg/kg赭曲霉素、54mg/kg玉米赤烯酮、32mg/kgT-2毒素的日粮中分别添加0.05%的酯化葡甘露聚糖,能够有效减轻霉菌毒素对鸡的生长抑制,使尿素氮水平恢复正常。
微生物脱毒法
微生物脱毒是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它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专一性强的特点,微生物脱毒方法主要利用了微生物或其产生的酶来降解霉菌毒素,研究发现很多微生物能够转化霉菌毒素,从而降低其毒性并阻止霉菌毒素的吸收。乳酸菌、醋酸菌、面包酵母、酿酒酵母、米曲霉和枯草杆菌等对黄曲霉毒素均有的降解作用。
研究表明,通过发酵产生的乳酸杆菌、链球菌、双歧杆菌能降低牛奶中的赭曲霉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由于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实际应用中缺乏理论指导,而微生物脱毒的专一性也同时限定了其适用性,作为一项新兴的饲料脱毒技术,微生物脱毒的推广和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如中草药脱毒、添加纳米硒和蛋氨酸等均被证明效果明显。
复合脱毒法
复合脱毒剂的主要成分包含无机吸附剂、有机吸附剂、微生物及酶制剂、生物活性成分、免疫增强剂以及自由基清除剂等,其特点在于利用不同脱毒成分的优势,阻止霉菌毒素吸附,同时具有增强动物免疫抵抗力的效果。
复合脱毒剂的脱毒效果较单一成分明显,且适应性强,对不同种类的霉菌毒素均具有良好的脱毒效果。
小结
霉变对饲料的营养、安全以及动物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尽管饲料的防霉脱毒方法较多,但是实际应用效果却不理想。新型无机或有机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脱毒效率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吸附剂与饲料的配比不协调;吸附剂在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是否会额外吸附饲料中的营养素及微量成分;添加吸附剂和脱毒剂是否会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微生物脱毒法可能是未来饲料霉菌毒素脱毒技术的应用方向。饲料霉变的原因复杂多样,多数情况下霉变不仅仅是由某一种霉菌污染造成的,而是由多种霉菌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将所有霉菌毒素都去除干净。无论是传统脱毒方法还是新兴的脱毒技术,只有在严格把控饲料质量与水分,大力监管生产和储运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饲料的霉变问题。